台灣工黨

公論報六十八年的生日-回憶李萬居和家父謝漢儒的情誼

[wr_row width=”boxed” background=”none” solid_color_value=”#FFFFFF” solid_color_color=”#ffffff” gradient_color=”0% #FFFFFF,100% #000000″ gradient_direction=”vertical” repeat=”full” img_repeat=”full” autoplay=”yes” position=”center center” paralax=”no” border_width_value_=”0″ border_style=”solid” border_color=”#000″ div_padding_top=”10″ div_padding_bottom=”10″ div_padding_right=”10″ div_padding_left=”10″ ][wr_column span=”span12″ ][wr_heading el_title=”公論報六十八年的生日-回憶李萬居和家父謝漢儒的情誼” tag=”h3″ text_align=”inherit” heading_margin_top=”5″ heading_margin_bottom=”25″ font=”inherit” enable_underline=”yes” border_bottom_style=”solid” appearing_animation=”0″ disabled_el=”no” ]公論報六十八年的生日-回憶李萬居和家父謝漢儒的情誼[/wr_heading][wr_text el_title=”副標題” text_margin_top=”0″ text_margin_bottom=”0″ enable_dropcap=”no” appearing_animation=”0″ disabled_el=”no” ]  

公論報六十八年的生日-回憶李萬居和家父謝漢儒的情誼

[/wr_text][wr_text el_title=”回憶李萬居和家父謝漢儒的情誼” text_margin_top=”0″ text_margin_bottom=”0″ enable_dropcap=”no” appearing_animation=”0″ disabled_el=”no” ]  

  公論報,創刊迄今,已屆六十八年。家父謝漢儒民國三十四年十一月,奉國民政府派來台灣視察抗戰勝利後的台灣情況〈注,台灣省參議會,臨時省議會暨省議會時期口述歷史訪談計畫,謝漢儒先生訪談錄。台灣省諮議會編印。〉他說:我剛來台灣時感覺到處都很新鮮,覺得大陸和台灣不一樣,但是哪裡不一樣呢?一下子也說不出來。經過這三個月的考察,我就慢慢瞭解了。原來在台灣,一切都比較有秩序,不像大陸那樣零亂。我們從衣食住行四個方面來看:台灣人的衣服很少看到破爛的,可是大陸無論城裡或鄉下,很多人的衣服都到處是補丁。食的方面,就算台灣人是吃蕃薯渡日吧,但是大陸很多地方卻連蕃薯都沒有啊!住的方面當然比大陸好多了。交通也比大陸方便──不過,我所見的都是縱貫鐵路沿線的情形,其他地方如何,我就不清楚了。

  除了衣食住行這四方面,我這三個月印象比較深刻的是:在文化教育方面,台灣的「日本化」很嚴重。日本統治晚期,推展皇民化運動、建立了很多「國語家庭」──就是家裡面完全說日本話、寫日本字的。每個都市都多少有一些國語家庭。國語家庭,就等於是二等公民,比日本人低一等但是比台灣人高一等。除此之外,很多台灣人被要求改姓,比如說改姓石村,改姓田中。改姓的人很多──李登輝之前不也是用日本名字嗎?到二十二歲才改為李登輝──這也是我印象比較深刻的。

[/wr_text][wr_heading el_title=”因緣際會家父成為了參議員” tag=”h4″ text_align=”inherit” heading_margin_top=”5″ heading_margin_bottom=”25″ font=”inherit” enable_underline=”yes” border_bottom_style=”solid” appearing_animation=”0″ disabled_el=”no” ]因緣際會家父成為了參議員[/wr_heading][wr_text el_title=”1″ text_margin_top=”0″ text_margin_bottom=”0″ enable_dropcap=”no” appearing_animation=”0″ disabled_el=”no” ]  從小就聽到家父常提到李萬居,因為他家就住在康定路,離我們家開封街很近。家父在民國三十七年,國民政府遴選為台灣省參議會的參議員。民國三十六年三四月,家父到上海,在民社黨總部,拜見主席張君勱兩人相談熱烈,就這樣他參加了中國民主社會黨。民國三十七年,國民政府在三十名台灣省參議員名額中,協商、中國民主社會黨,中國青年黨等各遴選三名。因此,參議會共有卅六名參議員組成。

  李萬居和謝東閔、黃朝琴、何義、黃聯登等人一樣,是所謂「半山」。光復後,李萬居接收了日據時代的《台灣新聞報》,改組為《台灣新生報》。後來政府把台灣新生報收回去,李萬居就自己辦了公論報。

  家父到省參議會任職之前,和李萬居在他康定路住家談了一個多小時。從此,影響了家父未來三四年,他和李萬居的合作關係。而且在家父離開省議會後,成為了摯友,一直到李萬居過逝為止。

  李萬居,帶了家父前往位於南海路的省議會,因為議長不在,因此先介紹秘書長連震東(連戰的父親)。連秘書長很客氣,並說他們接到家父遴選入省議會的公文。當天晚上,李萬居說省議會最近要組織一個國內考察團,問家父去不去。家父當然很高興的就答應了。從家父描述過去的經遇來看,李萬居對家父是非常照顧的。當時家父是最年輕的參議員,正好卅二歲。
[/wr_text][wr_heading el_title=”謝漢儒成為了公論報副社長” tag=”h4″ text_align=”inherit” heading_margin_top=”5″ heading_margin_bottom=”25″ font=”inherit” enable_underline=”yes” border_bottom_style=”solid” appearing_animation=”0″ disabled_el=”no” ]謝漢儒成為了公論報副社長[/wr_heading][wr_text el_title=”2″ text_margin_top=”0″ text_margin_bottom=”0″ enable_dropcap=”no” appearing_animation=”0″ disabled_el=”no” ]  民國四十六年,李萬居的好友,第一銀行董事長黃朝琴和華南銀行劉啟光,
找家父去談公論報的事,因為他們都很同情公論報的艱難處境,願意兩個銀行,各拿出二十萬元,當作信用貸款,借給公論報。希望公論報能夠起死回生,條件是要家父去當副社長,整理公論報。家父也有條件,要王吟貴當總經理,王吟貴和李萬居,黃朝琴,劉啟光等也很熟,他也一口氣答應了。但公論報內部矛盾重重,李萬居事務繁忙,家父的改革,無法推動,經過了一兩個月,家父藉口自己的民權通訊社業務很忙,就慢慢離開公論報,一星期去一兩次,李萬居也很清楚問題所在。公論報就這樣拖到李萬居過逝而暫時停刊,加上國民黨當局對這份報紙的言論,十分有意見。家父等好友對公論報的支持,慢慢流失後,公論報的財務被當局封殺,報社內部又無從改善,公論報停刊的命運也就注定了。我的記憶,最後落入台北市議會議長張祥傳手裡。最後,在開放報禁的第二年,巫曉天應李萬居在香港大學任教的二公子的要求接辦了公論報,迄今也二十幾年了。
[/wr_text][wr_heading el_title=”李萬居年代的人是為生民立命” tag=”h4″ text_align=”inherit” heading_margin_top=”5″ heading_margin_bottom=”25″ font=”inherit” enable_underline=”yes” border_bottom_style=”solid” appearing_animation=”0″ disabled_el=”no” ]李萬居年代的人是為生民立命[/wr_heading][wr_text el_title=”3″ text_margin_top=”0″ text_margin_bottom=”0″ enable_dropcap=”no” appearing_animation=”0″ disabled_el=”no” ]  公論報的創辦人,李萬居。我個人認為他是個書生。辦報目的是反應民情,督促執政當局,苦民所苦。他堅持民主憲政,不向國民黨的高壓手段屈服。他是個高風亮節的知識份子。晚年,雖不算潦倒,但真的是戰至最後一兵一卒。他的獨立志節和精神,為許多老友欽佩,甚至對他痛恨的國民黨,也不敢攖其鋒。

  古人說,沒有不散的宴席,但參加宴席的人,卻能久久回味。我從小就認識李萬居,他常到我們開封街的日式倉庫改裝的會客室和家父聊天。我不知他們說些什麼,也不懂國家大事。然而家父與他的情誼,深留在我心中,也影響到我日後對友情的執著。李萬居,他真的是「平凡中的不平凡」。他的執著,代表了那一個時代知識分子為生民立命的情操,為國為民永不改變的熱忱。那個時代為民主而奮鬥的人是這樣,雖然有些人不得不退縮,受盡委屈,但在大時代的洪流中,大家彼此都能理解、互諒。然而,他們都曾經為台灣,為中華民國邁向民主憲政而貢獻出生命的火花。我們台灣的地方自治發展史,台灣的民主運動史,他們在國家風雨飄搖中,他們在省參議會為中華民國的付出,他們是不會被人所遺忘的。
[/wr_text][/wr_column][/wr_row]

2,070 total views, 1 views today

台灣工黨就是愛分享,請協助我們這美好的理念分享出去